“走向新校园”进行时

Toward A New Campus In Progress

 
 

“走向新校园”自2017年7月发轫迄今,作为一项校园空间和公共设计管理的创新实验,吸引了众多优秀建筑师参与,创作出一批集聚城市文化使命和实验精神的当代新型校园。“新校园”是一项行动,为以往效率至上而失却童趣的校园空间范式注入全新的活力和想象;“新校园”是一个宣言,为深圳这一高密度城市的“学位之痛”奉献出了前沿思考和探索成果。

回溯2017年7月,新校园行动计划从福田踉跄起步。彼时深圳教育需求激增与土地紧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福田区大批学校不得不在原址急速扩建数倍规模,加之学校设计规范滞后,建设机制刻板,以及公众参与缺失等多方面因素,为避免再次催生一批平庸低质的校园,在集约土地条件下建设高密度、高质量校园的策略探索迫在眉睫。然而应对3.0容积率下“高密度校园”的设计理论、实践和管理经验都极其匮乏,如何在正统的校园生产系统之外,以新的机制、标准和制度,以专业管理的智慧激发设计创造力,开辟出一块新校园的 “试验田”?红岭实验小学个案的探索是这一剧变过程的前奏和转折点,它对高密度校园类型首次破题,成为高密度、高品质的南方校园创新样板。

“走向新校园”第1季——“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于2018年初拉开帷幕。“8+1建筑联展”推动一系列创新性的公共设计管理。它汲取并延伸了国际建筑实践展传统,以一种“公开竞赛+建筑实践展”的特别机制,推动校园设计和设计管理的创新。联展关注建筑学的核心价值、文化品质和社会价值,全程引入“策展/学术委员会”决策机制,保持强有力的价值先导和专业引领。学委会负责主持参展优秀建筑师推选、设计提案遴选,并且选定第一名方案即为实施方案,以此为公共设计品质背书,并激发参展建筑师迸发出空前的创作激情和专业探索精神;联展的全过程成为一场持续的、影响广泛的公共文化事件,以此保障公共设计的“公众参与”;让学校真正的主体——校方尽早介入到校园设计评审和实施全过程,促成使用者和设计者之间的密切合作;强调“主创建筑师负责制”责权定义,联合空间生产链条上各相关部门,对全过程组织管理模式进行统筹和“再设计”,全方位、全过程地为优秀设计的诞生和落地提供持续性保障,更成为新校园计划的突出特征。

“走向新校园”包含了新的设计观念、新的设计方法、新的教育模式······它不断地自我突破、更新和迭代,成为步履不停的探索者。

第1季:"8+1"建筑联展

 
 

第1季 “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 风采组图

 

第1季 “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 建筑地图

从红岭实验小学实践,到“8+1建筑联展”,经历了从个案到范式、从先锋到常态化实践的过程。全国首创的“腾挪校舍”模式,破解了城市学校改扩建难题。

第2季:新校园新社区五联展

 
 

第2季 “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 风采组图

 

第2季 “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 建筑地图

“新校园新社区五联展”,在实现了首季设定的效率和品质目标之余,反思“高密度校园”的普适性议题及潜在问题与机遇。行动旨在聚焦高密度校园建设语境下重塑校社边界、实现校园与社区的积极互动和共享,探索兼具当代文化使命的社区共享型的校园范式,从而为社区贡献公共能量,树立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文明标杆。

第3季:书院营造六联展

 
 

第3季 “龙岗新校园行动计划” 风采组图

 

第3季 “龙岗新校园行动计划” 建筑地图

“书院营造六联展”从福田来到龙岗,期待与龙岗区的独特地域文脉衔接,营造具在地性的精神场所,并在“低碳可持续校园”建设中发挥领航作用,形成龙岗区乃至深圳城市新人文景观和历史时空锚点。三季“走向新校园”期待为深圳的建筑创作带来全新的校园类型以及更具普适性的社会公共价值启示,并探讨系统性创新的公共空间管理策略。

 
 

过去的四年,“走向新校园”点燃了一盏炙热的灯,让怀揣建筑创新和教育改革理想的人们共赴使命,完成了“深圳城市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随着红岭实验小学、新洲小学、石厦小学、新沙小学、梅丽小学、景龙小学、深圳国际交流学院、福强小学等相继启用,以集群式的面貌成为新校园建筑的展示窗口,为“设计之都”深圳的建筑发展带来了蓬勃气象,让社会各界深切感受到了城市因新校园而带来的新希望。  

新校园行动计划业已成为国内校园空间设计和管理创新的先行者,以及最具影响力的校园建设实践和思想平台。2020年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专门举办了“破题与承题:高密度城市条件下的深圳新校园行动计划”论坛;建筑学报2021年推出特集“高密度城市条件下的深圳新校园行动计划”。深圳市结合新校园计划实践经验,向全市各区发布了《深圳市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提升设计品质打造精品校园的通知》;深圳市住建局和教育局印发实施《深圳市中小学校建设试点项目关键技术指引的通知》······新校园计划的精神就像一个高能催化剂,其效应不断波及到深圳各区、全国数个城市的校园设计创新活动,激发起更多体制内活力以及业界和社会的关注,引发了更广泛、更系统的公共建筑的空间和管理创新尝试。

本次三季联展首次向社会完整呈现这四年三季行动的全景画面,囊括深圳福田区和龙岗区29所校园方案。这批在高密度条件下被挤压出来的优秀校园建筑作品,展现了城市中心区新型教育模式在既定规范下所能呈现的丰富度与可能性,在城市建筑学的领域做出了深刻的探索,更为深圳发展注入了全新的空间能量。

“走向新校园”与新时代 “深圳精神” 的薪火相传,当中的所有努力和成果,无不得益于深圳这座“超级城市”的成长和启迪,以及紧随而来的独特议题、挑战、资源与危机。正是她“敢为天下先”的创新传统,成就了这股推动着所有热忱参与“走向新校园”的人们不懈探索、踯躅前行的动力。

开放时间

2021年10月16日 - 12月30日

周二至周日:10:00 – 12:00 , 14:00 – 19:00(周一及公共节假日闭馆)

展览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南头街道南头古城if工厂204

交通指南

地图搜索“CABLE”或“if工厂(idea factory)”; 公共交通 “南头①站”或“南山公安分局”站;地铁“桃园站”,出站后有1.4公里距离,建议骑共享单车前往;自驾请定位至“南头古城停车场”

Hours

October 16 - December 30, 2021

Tuesday to Sunday: 10:00 – 12:00, 14:00 - 19:00 (closed on Mondays and public holidays)

Venue 

204 Idea Factory, Nantou City, Nantou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Travel Guide

Search "CABLE" or "idea factory" in map apps. Public transport: "Nantou① Station" or "Nanshan Precinct" station, or "Taoyuan" subway station, with 1.4 km distance and biking recommended

 
 

主办:龙岗区人民政府、福田区人民政府

支持:龙岗区宣传部、龙岗区建筑工务署、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龙岗管理局、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福田管理局、龙岗区水务局、福田区建筑工务署

策展人:周红玫(“新校园行动计划”总策划 / 召集人)

展策顾问:李雅丽 / 于敏

策展助理:龚一丹

视觉设计:SURE Design

展览设计:CABLE / 梓集fabersociety

视频制作:夏德岛 shardisland

展览安装:乐造展务

模型制作:联创模型

学术委员会:

顾大庆 / 黄居正 / 崔愷 / 朱荣远 / 孟岩 / 王维仁 / 曾群 / 朱竞翔 / 张永和 / 龚维敏 / 董功 / 何健翔 / 刘家琨 / 冯江 / 魏春雨 / 黄伟文(顾问) / 李虎(顾问)/ 周红玫(联展总策划/统筹)

 

参展建筑师:

源计划(建筑)工作室 / WAU建筑事务所 / 王维仁建筑设计研究室 / 一十一建筑 / 库博建筑设计事务所 / 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东意建筑 / 局内设计 / 大正建筑 / 非常建筑 / 朱培栋+GLA建筑设计 / 本构建筑事务所 / 施正建筑 / 刘宇扬建筑事务所 / 直造建筑事务所 / 直向建筑 / 朱涛建筑设计工作室 / 苏州九城都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 汤桦建筑设计 / 坊城设计 / 众建筑 / 土木石建筑设计事务所 / 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 / Crossboundaries / 空格建筑 / 天成建筑 / reMIX studio | 临界工作室 / 维思平建筑设计 / Bade Stageberg Cox / GOM上海高目建筑设计事务所 / 深圳元远建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谢英俊建筑师事务所 /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孟建民设计团队 | 创研室 / 李晓东工作室 / 源计划(建筑)工作室 / WAU建筑事务所 / 复杂建筑 / 也似建筑 / 旭可建筑 / 北建院 / 阿科米星 / 对角线 / 青亭建筑 / 梓集 + BARCLAY & CROUSSE / 未知建筑 / 原人建筑 / 亘建筑事务所 / gad杰地设计 / 普罗建筑 / 法国AS+中建上海研究院(联合体)/ URBANUS都市实践 / 加减智库 / IA基础建筑 / 郭廖辉工作室+浙大院+dsw(联合体) / 岚建筑(原“丘建筑”)/ 局内设计+长物建筑(联合体)/ 致正建筑 / 博风建筑 / 元远建筑+九米建筑(联合体)/ 超级建筑 / 山水秀 / 久舍营造工作室 / 墨照设计 / L+CC